墨妙亭

焦雅辉 2021-07-31 10:33

苏州市墨妙亭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现墨妙亭所在地为张溥故居学山园旧址,虽为重建,然飞檐凌清虚,回廊摇花影,小憩美人靠,恍然入妙境。门窗与座基,或雕得拙朴简洁,或塑得栩栩如生,皆古意绵绵,疑为旧建。亭前,蟠槐流溢翠色,罗汉松如护亭门神。此处临水而建,可凭栏眺望,湖水一碧,白鹅浮其上,四周湖边,或杨柳枝依依,或迎春花灿灿,右有墨浪桥,左有扇形轩。亭前湖畔的石栏,是孔庙月亮池的旧物,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亭内,“墨妙亭”三字为本邑丹青大师朱屺瞻手笔。当地耆宿王君麓老先生还撰写了“墨妙建新亭,点缀园林景色;文明耀古园,发扬艺术光辉”的楹联,为已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亭内抱柱楹联司爸W模虮б凰椋狭澳鄞孤λせば峦ね鲋保幌铝懊罴4覆ǎ墩湟欧妒礁叻纭薄/p>相关背景:据地方记载,该亭原址在城北的淮云寺中,此寺为元代浙江军器提举官顾信舍宅为寺的。顾信与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私交甚厚,曾拜赵为师,潜心书法。其辞官归故里太仓时,赵孟頫为其临别赠书,写下了《归去来辞》与《送李愿归盘谷序》两幅墨宝相赠,顾信如获至宝,回太仓后即勒石供之,筑亭翼之,起名为墨妙亭。1983年3月,移至此重建。重建的墨妙亭后壁嵌有按明代拓本重刻的赵孟頫《归去来辞》碑,与唐褚遂良《枯树赋》,以及赵书《重建海宁禅寺》碑等石碑九块,颇得原碑神韵。关于《归去来辞》碑的故事:相传明阉党魏忠贤专权,其党羽苏州巡抚毛一鹭在山塘为其造生祠,严令太仓送赵书碑刻,太仓人不愿白白相送,又迫于其淫威,最后在当地学政陆应麟等商议下,想出了敲断碑刻,以保留碑刻的办法,因碑已残损,才得以保存。清代时,此碑移嵌于孔庙大成门壁间,文革时,断碑又不见影踪,80年代初,普查文物时,才发现一段作了洗衣石板,一段充作了猪栏垫板,却幸存了下来。

墨妙亭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墨妙亭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墨妙亭记

全文的翻译实在找不到啊。如果哪个句子不懂,我可以帮你。主旨——《墨妙亭记》主要是苏轼阐明他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虽然万事万物有好有坏,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也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而应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到自己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才算完,这才叫知命。”

跪求文言文"墨妙亭记"作者:苏轼这篇的全文翻译谢谢各位

【墨妙亭记译文】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上迁任湖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他的府第北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实亭中。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着打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有急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悠然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连上等良田也没有收成,湖州老百姓饥饿严重,许多人争相逃亡他乡。孙辛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粮食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于是,富裕人家,都争相贡献出自己家的余粮以支持官府,使得灾民免于死亡的不计其数。正当这时,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朝廷派来的使者交错频繁,世人都认为孙莘老肯定会日夜书写文书,到了进见朝廷使臣的时候,也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仍然保持雍容自得的神态。而孙莘老却更加喜欢前来的宾客,诗饮酒以为欢乐,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代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汇集成《吴兴新集》,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为办公事来到湖州,巡视一周,为之惊叹,而孙莘老又请我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有人对我说:凡是事物必有毁灭的时候,而凭借物质形态看似坚固的事物尤其不能长久。虽然青铜器和历代刻石看起来坚固,但不久也会变坏,至于人们追求的功名文章,传播给后世,还算比较长久的。如果把可以长久传世的功名文章借助不多久就变坏的碑刻来保存,实际上是把本来可以长久保存的东西反而借助于速坏的形态,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我认为真正知道事物命运的人,必定会采取措施,竭尽全力,然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可遗憾的了。事物有生成就必然会有坏的时候,正像人生有生就必然有死,国家有兴旺也就必然会有灭亡。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有贤德的人修身养性,对于一切有助于长生而延缓衰老的方法无不利用;治理国家,凡是能够使得国家长久昌盛而能够挽救灭亡的方法也无不使用,直到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时才不得不罢休。这就是所谓的知道命运。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辨析一番。所以列举了这些说法,而列举亭子当中所搜藏的文物于左侧。

墨妙亭记的全文译文

宋神宗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从广德调任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在住宅的北边,逍遥堂的东面建造了一座墨妙亭,搜集从汉代以来吴兴境内的古文和前代遗存的碑刻来充实墨妙亭。从东晋以来,吴兴就是好地方,被称为山水清美幽远。当地老百姓满足于鱼稻蒲莲的收入,欲求少,相处和睦。不是有特别的事情,很少有宾客到那里去。所以大凡吴兴的太守,大抵把啸歌吟诗、投壶饮酒之事作为消遣。自从孙莘老到任后,那年吴兴恰逢遭遇水灾,土质好的田地都歉收,湖州的人缺粮非常严重,准备相随离开那里。孙莘老开仓放粮赈灾,亲自抚恤慰劳前来的百姓.非常真诚。有余粮的富裕人家,都争相拿出粮食帮助官府赈灾,救活的人不计其数。这个时候,朝廷正改革立法,使者频繁往来,以为孙莘老会日夜处理文书,前往约期聚会,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举止从容自得其乐。可是孙莘老更加喜欢与宾客聚会,吟诗饮酒作乐,又在空闲时间,搜集遗散的文章,得到前人数百篇文章,编辑成《吴兴新集》,又把那些遗留在荒山野草中字迹尚存的残破碑刻,汇集到墨妙亭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事到湖州,遍览后顿生叹息,孙莘老求我为墨妙亭写一篇记述的文章。有人对我说,一切事物都要归于消亡,而依靠形体坚固的物体,更不能够长久,即使是坚固的金石,不久就会变坏。至于功业、名声和文章,它们流传到后世,才可以略为长久一些,现在竟然把功业、名声和文章托于金石,是久存的东西反而求助于速坏的东西。这已经是前人的糊涂,可孙莘老又用高大的屋子来保存它们,推测他的心意,那恐怕是不懂得事物生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我认为知命的人,一定要尽人事,这以后理没有遗憾。事物之有成形也必定有毁坏,就像人有出生必有死亡,国有兴盛一定会有灭亡一样。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君子保养身体,大凡可以生缓死的东西没有不用的,那治理国家,大凡可以保存国家挽救亡的措施没有不使用的,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才罢了。这才叫作懂得事物生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这个亭子是否该建造,不值得争辩,但其中的道理是不能不辨析的。所以详细记述了要知命的观点,并把名物列在左边。

相关阅读


上一篇:苏州甲辰巷砖塔
下一篇:南京国防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