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子墓碑

傅韵霏 2021-09-16 14:26

孔子与季札有何关系?孔子有没有为其写过碑文呢?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根据历史记载,孔子一共有写过三块十字碑。有人说孔子敬仰季札的大名,所以带着弟子一起去延陵镇,并给季札写下墓碑文,用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不过很多学者关于孔子给季札写碑文议论纷纷,我个人更倾向于孔子有给季札写过,因为孔子跟季札都是鲁国人,而季札给鲁国带去丰收。

延陵季子墓碑

一、季札退出王室,归隐山林

根据历史记载。季札是吴国的公子,后来他主动放弃皇室的地位,回归山林。也就是现在的丹阳县,那个时候的土地还没有完全开垦。丹阳县还是一片沼泽湖,那时人们还不懂得如何去开荒种地,只知道利用湖泊资源去抓捕鱼虾生活。后来季札来到此处,将中原的大麦,水稻的种子带给他们,并教他们如何种植水稻,以及养蚕。因为季札给当地人民带去温饱,所以当地的人们也把他推举为酋长。

二、孔子感慨季札的功劳

季札虽然归隐山林,但是他曾多次作为吴国的使者去中原。促进中原跟吴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后来季札死后,吴国群众上下哀悼。当季札死的消息传到鲁国,孔子久仰季札的大名以及他为民众作出的贡献。便安排自己的子弟,带着自己所写的碑文前往吊唁。季札的墓在丹阳县,王甲庄的大约九里的地方。据传说孔子的碑文一共有两排,另一排竖立在江阴申港,这也是传说中季札的真正的出生地方。

三、关于季札有三块碑文

后来中原得知季札去世的消息,便安排使者过来拜见季札的墓碑。但是因为要进入墓碑的地方很不方便,所以中原使者便奏请吴王批准。在云阳驿站又复制了一块碑文。所以历史上关于季札的碑文一共有三块。

延陵季子的吴季子墓

《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后葬在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今申港中学所在地就是季子祠原址,季子墓高大的封土依然耸立在古老的申浦河西畔。季札受封于延陵(今常州),史称延陵季子。墓葬于江阴申浦(今申港),墓前有传说为孔子所书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史称十字碑。吴季子墓在江阴申港镇西南隅的申港中学内。《史记·吴世家》后注有:“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越绝书》云:“季子冢古名延陵墟。”《寰宇记》载:“季子墓在晋陵县北70里申浦之西。”上建季子祠,塑像祭祀。祠内有相传为孔子所书10个古篆墓碑,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世称“十字碑”。抗战初毁于兵燹。拓本高2.26米,宽0.93米。现墓墩高4米,面积2694平方米。

延陵季子的学问与孔子是同一级别的吗?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怎么会为这位碑主写碑文呢据地方史料记载:吴国公子季札为谦让王位弃室而耕,隐避于茅山脚下,今属丹阳县延陵乡的王甲庄。当时这地方虽属云阳邑(今丹阳县的古称),但尚是一片沼泽湖汊,人们尚未懂得种植庄稼,只知道挖取湖汊中的水生植物嫩块茎和捕鱼为生。季札将中原的大豆、麦子种子献给人们,并传授种植经验;又将越地育稻方法教会人们,还教人们如何养蚕、制茶,做出王官中才能品尝到的美肴。由于季札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幸福,人们推举他做酋长,他不做。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王诸樊卒。季札被封于延陵,号曰逗延陵季子地。封地长带形,中心在今常州市,全部面积包括今武进县全部、丹阳县东南部和江阴县部分地区。季札多次作为吴国使者出使中原,为吴与中原各国之间友好往来作出了贡献。《史记》有太史公言:逗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地季札死后,举国哀悼,消息传到鲁国,孔子久慕季札贤名,特派学生子游持自己所书简前往凭吊。季札的墓在离故居王甲庄9里之处,建庙立碑,碑文相传即孔子派子游带来的简,分两排书,曰:逗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地。此碑文是否为孔子所书,颇有争议。《镇江政协》1984年第1期《丹阳延陵季子墓碑》一文说:逗孔子久慕季札名声……故委派弟子子游前往,并手书‘呜呼有吴君子’凭吊。……后来,子游又加了四个字。文为:逗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地《中国名胜词典》逗延陵季子墓碑逗条载:地……世称十字碑,相传为孔子所写,古人考证原碑只‘呜呼有吴君子’六字,是古篆,‘延陵之墓’四字是方篆,两者不同,怀疑是汉人篡入。地《九里志》逗十字碑地条云:逗十字碑在延陵西九里吴季子庙中。孔子篆书文曰:逗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历代绵远,其文残缺。开元中,敕殷中容摹之,大历十四年,润州刺史兰陵萧定重摹刻石,碑阴有张从申书。‘登览之胜’、‘遥碧远明’。地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否定孔子写碑文的可能性。他在《金石录》中这样说:逗孔子未尝至吴。以《史记。吴太伯世家》考之,其历聘请侯,面不逾楚,推其岁月,踪迹未尝过吴,不得亲铭季子之墓。又其字特大,非简牍所容也。地北宋理学之开山祖周敦颐认为此碑文实系孔子所书,其理由为:逗盖季札之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以为知礼,而亲自勒碑曰:地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见《濂溪先生居庐山说》)周敦颐的话有没有道理呢《左传》说:哀公十一年(前526年)公会吴子伐齐,克博至嬴。嬴,即嬴县,汉置,唐省,古城在山东莱芜县西北40里北汶水之北。俗呼城子县。附近有吴延陵季子长子墓。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还引用《礼。檀弓》说:地延陵季子适齐,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逗清代孙星衍在《孙星衍集》中说,季札是一位名人,孔子与他是有过交往的,孔子为他写碑文的事有可能,大约是季札的儿子或季札自己使鲁时去世,孔子写了碑文勒石于当地(指嬴博)的墓上,后人传于吴而流传下来。

题季札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曾三次放弃继承王位,周游列国学习礼乐,是吴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八岁时,季札曾专程赴鲁观看同代乐舞,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昭公二十七年,季札出使齐国,返途中他的长子夭折于泰山脚下,只好就地安葬。《礼记·檀弓》记载,孔子认为季札是吴国最熟悉礼乐制度的人,曾专程前往泰山观看季札长子墓地,觉得季札办得很合乎礼制。孔子游说吴国时,又专程去看季札墓,并手书六字碑文:“延陵季子之墓。”

季札的墓碑后记

宋崇宁二年四月十二日奉仪郎常州知州朱彦记常州,古延陵也,吴季子所封之地。至西汉,为毗陵。又至东晋,为晋陵,宋齐因之隋平陈,废晋陵为常州。唐因之,或曰,晋陵郡自武帝大康二年分曲阿为延陵,至隋徙治丹徒。唐武德三年,徙延陵还治故县,今润州之延陵镇是也。杜佑谓曲阿延陵季子庙,非古之延陵,古之延陵在今之晋陵县,其说明矣。而孔子所书季子墓碑,岁岁盖淹没。开元中,明皇敕殷仲容募刻之。唐大历十四年,润州剌史萧定重镌石延陵庙中,于是习俗见润州之延陵季子庙,而不知常州实古延陵季子之所封也。崇宁元年,予以罪责是州,因考大史公书历代地志通典图经,得其祥矣。又得其所谓季子墓在晋陵县北十七里,申蒲以西,又曰暨阳乡,而今暨阳乡今之江阴县乃属,令赵士淝访之,得大冢于暨阳门外三十里,申港之侧旁有季子庙,与史记地志通典图经合。于是,表识其墓,谨樵牧耕之禁,又摩募取孔子所书十字刻墓碑上,设像祀之,学中以时率居史士诸生拜焉,所以示邦人,贵有德也。又备论历世废兴与习俗之变,易刊之碑下,使后之君子得以览观焉。

相关阅读

  • 丹阳延陵季子墓碑

  • 上一篇:茶博园
    下一篇:苏州定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