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山歌如何留住乡愁?

2019-11-12 09:19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在无数人心中引起共鸣。乡愁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的基因,融在一代代人的血液里。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白洋湾地区的人们来说,这个基因就是那一曲曲山歌。
  日前,姑苏区举办首届白洋湾山歌文化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大主题,生动演绎了田间地头的生产、生活故事,唤起了白洋湾当地居民对乡村生活的记忆。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昔日的山歌已经失去了原本生存的土壤。如今再度唱响,得益于一系列为保护乡村文化而做出的努力,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届白洋湾山歌文化节唤起吴地百姓的乡愁记忆
  68岁的顾凤珍是白洋湾山歌市级非遗传承人,在此次的白洋湾山歌文化节上,她演唱的传统四句头山歌《竹丝相门朝南开》,一下子把听众们拉回到了曾经的乡村生活场景中。
  白洋湾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这里的居民世代从事“稻耕、渔耕、花耕”,“三耕”文化孕育了白洋湾山歌。当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山歌来抒发情感、祈求福祉。
  “小时候,家里人下地、搓绳、打草鞋的时候都会对唱山歌来提神,有时一天要干十来个小时的体力活,不唱山歌干活哪来的劲。”顾凤珍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白洋湾地区几乎家家户户的老辈人都会唱几首山歌。顾凤珍父亲是一个山歌迷,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搓草绳时,他总会唱起山歌给大家提神。儿女们长年累月听着父亲唱山歌,自然也学会了不少。顾凤珍说,对于他们这一辈人来说,山歌唱的就是生活本身。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民离开土地,住进了楼房,过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农耕劳作的场所、捕鱼捉虾的场面、种花培土的场景逐渐消失,让山歌失去了生存土壤。
  顾凤珍一度以为,山歌就这样没了。但是,首届白洋湾山歌文化节的举办,让她惊喜地发现,白洋湾山歌重生了。
  在此次举办的山歌文化节上,不仅仅有四大主题山歌的现场演唱,还发布了一张四季山歌专辑,包括了《春天来哉》《热得 来》《盘点盘点有花头》和《明年格光景勿推扳》,唱起了江南美景,唱到了丰富物产,也唱出了吴地百姓的生活、愿望和心声,勾起了无限乡愁。

  十年乡村文化保护之路 用一曲山歌传唱文化根脉
  首届白洋湾山歌文化节为期一个月,而其背后的乡村文化保护之路却已经走了十年。
  2008年,借着非遗普查的契机,白洋湾街道成立了白洋湾山歌会工作小组,开展了地毯式的山歌和歌手摸底。姑苏区文化馆非遗部部长张勇至今记得,当时他和几位工作人员一起,带着录音机和录音笔,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一字一句地对白洋湾地区的山歌进行挖掘、整理,保存第一手资料。如今,已经整理了500多首山歌,建立了山歌资料数据库,并出版了《吴歌奇葩——白洋湾山歌集》《白洋湾山歌论文集》等。
  为留住更多的地域特色文化,在挖掘整理山歌的基础上,白洋湾街道在社区服务中心开辟了140余平方米的场地,打造“民俗文化展示馆”。整个展馆分“安居乐业”和“三耕文化”两大板块,“安居乐业”再现了旧时的寻常百姓生活,老灶头、农家用具等,仿佛就是一个充满着生活气息的传统农家。而“三耕文化”部分则分别以稻耕、渔耕、花耕为主题,展示了不少农耕用具、捕鱼用具以及特色三花等,充分展示出了当地的民风、民生、民俗。
  除了打造展示馆,和泰社区还开辟了“三花基地”,让曾经的村民重新回到当年的生活场景中。和泰社区的居民大部分是以前路北村的花农,对“三花”的种植念念不忘。有着50多年种植“三花”经验的老花农朱泉根,和一帮老邻居把“三花基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一走进这里,就像回到了美丽乡村。
  此外,白洋湾街道还组建了原生态山歌艺术团,传唱山歌。今年,又将三角咀湿地公园、白洋湾生态园、白洋湾山歌基地、和美社区山歌传习所、蔬菜园艺场、金阊新城实验小学等一批保护传承点串起来,打造成吴歌文化保护生态圈。
  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跃洲表示,白洋湾山歌扎根于乡村文化,以静态展示和活态传承相结合方式来保护文化根脉,才能让山歌传唱得更为久远。

  打造一张区域文化名片留住美丽乡愁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唱一方歌。”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苏州非遗评审专家库专家沈建东见证了白洋湾乡村文化经历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的十年历程。她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白洋湾地区的农民变成了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而山歌文化源于传统农作生活,是当地人的一种情感归属、内心深处的一份乡愁。
  对于首届白洋湾山歌文化节的举办,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文化处处长徐词认为,这是一次从“0到1”的突破,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目的就是唤起白洋湾地区老百姓的乡愁,让他们记住乡愁。
  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乡村文化也要与时俱进,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沈建东说,这就要求白洋湾山歌不断推陈出新,在新时代的语境里,唱出新时代的内容。
  为此,白洋湾街道组成了白洋湾原生态山歌艺术团,由20多位传统山歌手和30多位青年传唱人尝试对传统山歌进行了现代改良,运用原有曲调重新填入反映当前生活的歌词。此次山歌文化节上,顾凤珍对传统山歌进行了现代改良,唱出了新的韵味。新山歌演唱代表人徐火男,也带来了今年的新作《君到姑苏见》。
  之所以花如此大的力气挖掘、保护白洋湾山歌,徐词认为,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乡村文化振兴要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铸魂”就要深挖乡村文化脉络,不断培植其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彰显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白洋湾地区花了10年时间挖掘、保护乡土文化,就是要打造一张区域文化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更好地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摘自:苏州日报,记者:朱雪芬,本站编辑:咨询中心章询)

相关阅读

  • 苏州旅游胜地打卡的地方有哪些?
  • 苏州旅游胜地有哪些?2022苏州旅游
  • 去苏州两三天怎么玩?江南古镇、特
  • 苏州游玩攻略,一到5月,苏州就惊
  • 2022“春天苏州旅游季”启动啦,不
  • 苏州非常受欢迎的古镇,拥有丰富
  • 苏州站到留园怎么走?苏州园林好不
  • 苏州那些园林值得前往?最值得去

  • 上一篇:苏州园林--沧浪亭里的爱情故事
    下一篇:枫景独好